民间俗神信仰

admin
14354
文章
68
评论
2023年1月16日12:29:53民间俗神信仰已关闭评论 35,062 6530字阅读21分46秒
↓↓↓↓鬼友网永久域名www.guiyouwang.net↓↓↓↓

在“信鬼好祀”的古风影响下,除释道二教诸神的信仰外,闽北民间还自造许多地方特有的神祇。

一、巫师、道士崇拜

  历史上有许多巫觋、道士在各地活动。主要功能是祷雨、祈晴、除病、驱疫、卜卦等等。佛教传入后,在释道合流的渐进过程中,不少和尚禅师也加入了这一行列。溪源庵的“萧公”,南平旧志记载是“头陀”出身,即无固定住所的游方僧人。这些巫、道、僧人在身故之后,当地人会把一些怪异难解的事件附会到他们身上,碰巧就会被创造为神。

二、动物崇拜

  人类历史上的幼年时期曾有过动物崇拜(有人称为图腾崇拜)。闽北至今仍存在蛙神蛇怪的崇拜残留形式,在脱离了直接的崇拜动物形象后,往往把这些动物能够经过修炼成人形的神这一想象的演化,而产生一系列与动物有关的俗神。延平樟湖坂的蛇王——连公信仰,即是动物神演化为人格神。

三、官吏崇拜

  中国古代的官场,贪赃枉法的奸臣多如牛毛,而清官廉吏则如凤毛麟爪,实为少见。如有个别为政清廉而又能为民办些实事好事的官员,老百姓当然会怀念他们。特别是有些鞠躬尽瘁劳累而死的官员,民众更是歌功颂德为之立庙祭祀,至今仍会用某种变相方法来崇拜一些去世的好干部。闽北历史上所立这种祠庙甚多,但保存下来的不多,如邵武的杨乾初祠等。但有另一种官吏崇拜则会产生歧见。如历史上有民族间的战争,有农民起义与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,有侵略和抵抗外来侵略的战争。有些英勇顽强、战死沙场的兵将,也会被后人立庙祭祀。这样就有正义方与非正义方的认同问题。政和杨源的祀张招讨的“英节庙”,为张氏后人纪念祖先而立庙祭祀。

四、医神崇拜

  除全国普遍存在的药王庙等医神外,闽北现已不见本地独创的专职的医神,但各地所有的俗神都兼有治病的职能。如建瓯的暨公庙有“法水”,病者饮之则愈。延平的萧公也是治病能手,至今患重病的人还会去溪源庵取水煎药,据说饮之甚验云云。在闽北各地都有张王庙或东平王庙,是纪念坚守睢阳城战死的名将张巡而建立的。因睢阳城曾尸横遍野,瘟疫蔓延。后来便派生出张王能驱瘟除病的功能。现各地又普遍建这种祠庙,累禁而不绝。

五、生殖崇拜

  生殖崇拜至今有残余形式存在,并且几经演化,已不仅是对生殖器官象征物的崇拜。典型的分管生殖的俗神就有陈靖姑及其三十六婆官。因为人类繁衍除了要生育,更要保证成活。目前民间俗神在管这件事的就是陈靖姑了。陈靖姑分管母子平安等事宜,故各地仍普遍分布了一些奶娘庙、临水宫。

六、乡贤崇拜

  各地都有一些乐于为公众服务的乡民首领或社会贤达。他们生前有善举或义勇行为、或有特殊的孝敬父母的行为、或烈女节妇等等。有的由官府立庙祭祀,有的则为乡民景仰而享祀于城隍庙或社庙(土地庙)内,也有单独立庙的,如武夷山市彭氏三贤祠等。

七、行业神崇拜

  旧时,社会上的工匠或艺人都供奉本行业的护佑神仙。在闽北,多数与全国各地一样,如木匠奉鲁班、商界奉赵公等等。但也有它处少见的行业神。光泽、邵武一带的三角戏艺人,曾有过供狐仙的习惯,新到一处舞台,必须先由一旦角饰狐仙扫台,以驱邪避灾,亦有在秘处设狐仙神位,香烛供奉者。延平夏道镇“杨公庙”所奉“杨公”是一位水神,是内河航运业及水产业的行业神。

八、地方俗神崇拜

  闽北各县(市)旧志所记载的各种地方所创俗神,总数不下数百种。重要的俗神及神庙主要有:

  萧公 民国《南平县志》载:“溪源庵……中祀萧公法明,夏六月,四处村农,从庵乞香祈雨或宿神前祈梦”。“萧法明,嘉熙间头陀,卓锡溪源庵。尝伏毒龙井中,收妖魔于石洞。敕封溪源显迹德云灵应萧公大师”。民间关于这位由僧而神的大师的事迹,除以上记入县志中的内容外,尚有萧公曾在地主暨公家打长工,并超度暨公成神的传说,并把萧公与樟湖坂的连公,以及闽清的张公称为三兄弟同师学法,然后各镇一方。也有再加上刘公、邵公为五兄弟的说法传出海外。

  连公 南平市樟湖镇有一座群众称为“蛇王庙”的庙宇,其中祀萧、连、张三位蛇王。把萧、连、张三位降妖伏魔的法师称为蛇王,并把神像塑成妖王的模样,这是动物神人格化及崇蛇与驱蛇人群文化融合的结果。《南平县志》载:“樟湖坂福庆堂,奉连公,相传学法茅山、其术甚精……”。在早期陈靖姑故事传说中,有连公协助陈靖姑降伏白蟒精的内容。连公庙祖庙在古田县凤浦纸钱岭。其连公神像是一位降蛇的法师。但从樟湖坂民众迎蛇崇蛇的习俗来看,蛇王庙最初当然是祀奉蛇王的,崇蛇是闽越族乃至整个百越民族的习俗。当中原汉人陆续迁入后,不同的民风和不同的崇拜对象就产生矛盾,有奉蛇为神的,也有奉降蛇人为神的。但强势文化(先为原住民越族)终将影响弱势文化(后来的汉人),也会有部分汉人加入到崇蛇的行列。当汉文化转化为强势文化后,融进汉文化中的崇蛇与降蛇文化交织在一起,纠缠不清,就出现既惧蛇而崇拜、又恨蛇而驱除的矛盾心态,也就产生连公既能降蛇又是蛇王的矛盾现象。樟湖镇崇蛇活动的规模据调查已是国内仅有。樟湖的蛇崇拜现象还伴生有乌崇拜、蛙崇拜,当地还另有乌鸦将军庙和青蛙神庙,是于越和雒越遗俗。

  庄武王庙 在南平市峡阳镇有庄武王庙,祀邵武人阎汝明。据载:汝明,生平忠义刚果,为唐使还舟过潭,乐其山水之胜曰:吾没后,当庙食于此。舟再至,溺死于潭,其尸过数滩,凡三返,逾月不朽,人异之!具棺葬於溪南之山,后唐天成中,封庄武王,立庙祀之,额曰“显灵庙”。这座庙之所以出名除因为“灵验”之外,还因为当地群众在迎神赛会时,其中有一个节目叫“震夺鼓”的鼓队。户出一鼓,迎神时齐声擂动,震天动地,十余里外都能听见。新中国成立后将此种鼓队改编为“战斗鼓”、“战胜鼓”进而成为“战台鼓”、“国姓鼓”搬上了县、地、省乃至北京的舞台。庄武王庙才得以较早修复扩建。并陪祀了岳飞岳武穆。如今因该庙处溪中绿洲,树木成荫。又另建有游乐设施,成了人们游玩休闲的好去处。也可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。

  杨公庙 闽北有各种各样的杨公庙,似为地方保护神。有堂皇华丽的大型庙宇,有在村口大樟树下的小神龛。就其来历也各有各的说法。南平市夏道杨公庙祀三尊“杨公菩萨”。当地有关民间故事多与江河航运以及水产养殖有关,并说祖庙似乎在湖南。查《绘图三教源流授神大全》,内有称为“杨公”的神祇有三种,但只有杨五或称杨武的与此相似。此人为湖南黔阳县抚口镇人,死后为沅江上游的水神。杨公管辖江河,小时饮过祭杨公酒的船工、水手,“闯激流遇险滩至无所畏惧”。当年沅江排工放排到过沿海一些大城市。闽江排工亦然。各地排工、船工必有文化交流,闽江排工将此杨公引进了夏道。现每年三月三,夏道杨公庙会热闹非凡,各种民间文艺演出五彩缤纷,电视台时有报导。邵武和平杨公庙与城隍庙同为一座,分前后殿。前殿祀城隍,后殿祀杨公。在清代,和平曾设过分县县署,故有城隍庙。民间传说杨公就是城隍,或杨公做过城隍。《邵武县志》载,邵武原县署内有一杨公祠。杨公叫杨乾初,字榕树,山西陵川举人。道光九年(1829年)为县令,爱才好士,勤民隐,甲午夏,淫雨不止,河流涨灌入城,乾初祷庙祈晴,不应。会大饥,斗米千钱,民情汹汹,号饥者填闾塞巷,急请宪开仓平粜。雨复不止,饥民扶老携幼皆在泥涂间,乾初惘然不安,竟忧愤成疾死,曰:“吾将请于帝!”卒之明日竟晴。士民不忍忘,建祠于县署内。咸丰五年(1885年)旱,田不能插秧,县令李正芳乃祈雨杨公之祠,次日天阴,又次日大雨如注,连三日雨足,民得以种,其灵爽类此。和平人信奉杨公,还因为与杨公认了亲戚。据说在塑杨公神像时,工匠们曾以某黄姓少女为模特儿塑了个杨母,不久此少女即身亡。民众以为此女被杨公娶去为妻,故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省亲迎神活动,并为此保存了不少古代民间文艺活动,如傩舞《跳弥勒》等。大树下的杨公,在政和、松溪以及闽西北的泰宁、明溪等处村口大树下或所谓水口处,会有一种似鸡舍大小般的神庙,也叫杨公庙。也有土地、杨公混称的。

  扣冰古佛 扣冰古佛是唐代崇安吴屯人,俗姓翁,13岁出家。因其在严冬能扣冰而浴,故人称扣冰古佛。扣冰古佛生于崇安,各种活动也是在崇安及其周围。他的出名还与朱熹的推崇有关,其抑制情感的“惺惺”之说,与朱熹的“灭人欲”之说相近。民间传说其法力非凡,有降龙伏虎、呼风唤雨之能事,又事父母至孝。因此,民间祀奉至诚,建阳、浦城等地都有他的遗迹。旧时,每年旧历二月初八,扣冰古佛生日前后,崇安城里举办盛大庙会,也成了民间的狂欢节、物资交流会。至今仍有影响。

  暨公老佛 源自宋代瓯宁水吉(今属建阳)暨存真的事迹。旧志载:“岁旱祈雨,遇雨淫,皆应声至。疾者饮以法水,立愈。”他曾在现建阳崇雒建如是庵。“每岁六月,进香者四方云集。”他的影响从他的故乡建瓯水吉,一直扩大到南平、顺昌、浦城一带,至今香火甚旺。

  张招讨“英节庙” 旧志载:神姓张名谨,唐时为福建招讨使。黄巢起义时进军福建,张谨与之激战后被杀。其后人在政和杨源立庙祀奉。宋崇宁中(1102~1106年),赐额“英节”。大观元年(1107年),追谥昭烈侯。此庙所在地居民大多数是张谨的后人,故他们不管战争性质的讨论,祀奉先人而已。正因为这项活动被保留至今,也就保留了我国戏曲舞台的一块“活化石”——四平戏。

  三佛祖师 在邵武市西南5乡、镇,以及周边的泰宁县、光泽县、建宁县的一些乡村,民众信奉一组称为“三佛祖师”的俗神。据旧志书载:三佛祖师是三位僧人,分别为杨志远、龚志道、刘志达,相传为唐代雪峰寺高僧义存的弟子。后来到邵武分别卓锡于杨源、道峰山和狮子岩,死后被当地人奉为神灵。因向其祷雨、祈避瘟疫很灵验。在宋代一起被封为“圆照显佑大师”。明代又有加封。旧时,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很差,经常瘟疫流行,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,各村庄都把三佛祖师当作本地保护神。每年六月初二举行盛大迎神活动。故而保存下来一组古代舞蹈“活化石”——傩舞。有《跳番僧》、《跳八马》、《跳五神》等节目。其中有的现已选入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》。这些节目也被调至县、市、省等文艺、体育活动表演。中央电视台曾播出介绍。

附:南平市樟湖镇崇蛇活动

  樟湖镇在崇拜蛇神中,保留着比较丰富、原始祭蛇神的民俗活动。每年元宵节前后举行游蛇灯活动——春祭;每年七月初七举行赛蛇神活动——秋祭。集镇濒临闽江水际,于明代建有蛇王庙,供奉蛇神——连公爷。信仰蛇神,有祈求蛇神保社稷安宁、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、水陆平安等心理需要。

  一、游蛇灯

  樟湖镇地形狭长,前临闽江,河岸开阔,背靠印山,峰峦起伏延绵不断。地形象块木排,漂浮于闽江岸边。樟湖镇民间怕这个“木排”被闽江水冲走而蒙受灾难,每年从正月初六至正月二十一按姓氏或街道轮流举行游蛇灯活动,每户一灯,每晚一游。游蛇灯的高潮是“竹蛇”游到高坡处作环绕状,意为竹篾在石笋上打结,为“木排”更换上新的竹笮,新的一年里人们可以安安稳稳地在这块土地上生活。

  蛇灯分为蛇头、蛇身、蛇尾。蛇头、蛇尾以竹篾扎型,彩纸裱糊而成,并分别将在预先凿有14个四方小洞的宽约0.3米、长4米的木板上。高约2.5米,内为空心,无角,外贴鳞甲,造型古朴又夸张。蛇身即灯板,是在宽约0.2米、长2米的木板上装3盏用竹篾扎制、裱糊白纸,四周贴有剪纸图案或画花鸟鱼虫、或题签吉祥语句,上方敞开倒梯形的四方斗形灯,中间有钉子可插烛,灯座即木板。灯板的两端各有一个圆孔,供与其他灯板相接时插下小木棍,形成可自由摆动的蛇身。近年的蛇灯,其头尾形状仿效龙灯,但人们仍称其为蛇头、蛇尾。

  综合娱神与自娱等因素,樟湖镇每年都举行游蛇灯活动,一条竹蛇少者有30块灯板,多者达到700多块灯板,连接成一条一二公里长的蛇阵,浩浩荡荡,煞是壮观。近年常被有关单位调往它处参加文体或民俗表演。

  二、赛蛇神

  明人谢肇淛在《长溪琐语》里记载:水口以上地名朱船板,有蛇王庙,庙内有蛇数百,夏秋之间赛神一次。蛇之大者或缠人腰,或缠人头出赛。谢肇淛系福州长乐县人,在福州方言里“朱船板”与“樟湖坂”同音。

  樟湖坂的蛇王庙,民国《南平县志》载:福庆堂,樟湖坂,奉连公,相传学法茅山,其术甚精。里人置田,岁七月建醮祷祀,应若影响。康熙三年(1664年),剑南道杨兆鲁、副总兵官陈维新,以“仙都龙窟”额其堂。

  赛蛇神的组织情况:民国37年(1948年)以前,蛇王庙的庙产、香火钱和赌博等活动管理费的收入由居住在樟湖坂的邓、陈、杨三个姓氏共同管理,这些收入是赛蛇神活动的主要活动经费。庙田由佃户轮流租佃,田租提前一年预交。当时赛蛇神活动一年三次,时间为农历七月初三、初七、十二。赛蛇神活动一般需要提前一个多月准备,如养活蛇于蓄蛇瓮里、整修神像、修理仪仗用具、准备服装等。民国37年最后一次赛蛇神的会首是陈焕枝,现已逝世。1995年农历七月初七,赛蛇神的经费由各家各户自愿捐款,后因捐款不敷支出,由中坂村委会以补助电视台拍摄节目形式弥补。名誉会首陈学浅(76岁)、陈良茂(75岁,陈氏族长,农民);财务管理陈学信、陈学举、陈绍建。

  赛蛇神队伍次序:

  1.过山旗:长一丈许,旗上书“九天行雷法主连公”。在队伍出游之前一小时先按出游路线走一遍。

  2.神铳:三眼神铳,边行走边放。

  3.清道锣。

  4.肃静、回避牌。

  5.拖板:毛竹破半拖在地上走。

  6.带枷人:枷是以一块薄木板中间挖个圆洞,漆上红色套的肩上。左边贴一红纸条,书“犯人一名”,右边贴一红纸条,书“弟子×××叩”。据说,过去带枷人多至300多人。

  7.千兵:押罪人的兵。

  8.挑开枷工具的人:挑斧头、凳子等。

  9.号兵:头戴清代帽,身着兵上衣。铜号以前有十六把,现余六把,长125厘米,喇叭口直径23厘米。

  10.兵器:木棍长160厘米,兵器长35~40厘米。有36件十八般武艺的兵器。

  11.长旗、龙旗。

  12.珠亭(放香炉)。

  13.彩亭(放蛇王印)。

  14.空轿:樟湖镇内有一陈氏宗祠,据云清朝陈氏二十三世祖陈世盛曾出任顺天知府,游蛇时派空轿去接他。

  15.千龙亭:装活蛇王用的。玻璃框为70×70厘米的正方形,从底座到顶盖高180厘米。

  16.活蛇队伍。

  17.千龙大将(镇殿将军)。

  18.总管爷。

  19.师爷。

  20.少爷。

  21.张公蛇王。

  22.萧公蛇王。

  23.连公蛇王。

  游蛇队伍从蛇王庙出发,把康熙三年(1664年)剑南道杨兆鲁、副总兵官陈维新题的“仙都龙窟”牌从蛇王庙梁上取下来摆在游蛇队伍的前列。队伍中还穿插很多阵吹打乐,在三尊蛇王蛇神像前备有香炉,路过老百姓门口可供信徒们交换香枝,意为分香取火。游蛇队伍必须绕村里每条路走一遍,使蛇王的恩惠布施每个角落,最后游到闽江岸边,把蛇放生。

  三、蛇王庙

  蛇王庙(当地人也称“连公庙”)是福庆堂的俗称,建于明代。1992年,因建水口水电站,整座庙按原样拆迁改建于樟湖镇新址。原占地1800平方米,现占地1200平方米。庙为悬山式的双层重檐,庙的四周檐下及前檐的斗拱有蛇头造型,庙的中堂上悬有清康熙三十三年(1694年)重修庙时立的“仙都龙窟”牌匾。

  庙里柱联:

  登斯台莫潦草拜一拜  履此地试仔细思一思

  数历经沧桑何问千秋功德  虽含辛茹苦只求万民同欢

  闽越遗风惟我湖峰惠存  仙都龙窟冠此蛇王宝殿

  镇万民无疆有求必应  求水陆平安不辞劳苦

  庙里供有萧、连、张三尊蛇王,还有镇殿将军、少爷(亦称蛇王太子)、师爷、总管(相传是古田知县,塑像为清代官服打扮)。庙里还陈列有道光十年(1830年)铸造的铁花瓶,1993年尚在,近年失窃,花瓶上有浮雕“连公爷”等字样。还在信徒家中见到当年放在蛇王庙内的陶制上釉的蓄蛇瓮,瓮上有“光绪二年杨子起公置”字样,瓮高48厘米,瓮口直径21厘米,最大瓮围127厘米,有四耳,四周留有气孔,颇为精致。

  据信徒回忆,140多年前蛇王庙内原有一座古戏台,后因为游蛇后演戏,管庙的人沉迷赌博,因香火不慎而引起火灾被烧毁。原戏台的柱联为:

  瞬息间上下千年  方寸地纵横万里

  据清乾隆十八年(1753年)的《万寿无疆碑》记载,明清时期蛇王庙曾置有大量的庙田,最多达100多亩。新中国成立后,取消庙田,赛蛇神活动的资金由信徒们自动捐赠。

继续阅读
weinxin
鬼友网官方公众号
加鬼友网公众号,每天推送最新奇异资讯!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www.guiyouwang.net
正文底部广告610x47px
什么是再生人? 鬼神文化

什么是再生人?

传说中的灵魂轮回转世投胎现象 再生人,首先指是“灵魂”的“轮回转世投胎”现象,就是记得自己前生前世的事,姓甚名谁,家住哪里,父母是谁,怎么死的 。“再生人”现象有个例,也有群体现象,全球最大规模的再生...
二月二有哪些传统习俗 二月二吃龙食是吃什么 鬼神文化

二月二有哪些传统习俗 二月二吃龙食是吃什么

农历二月初二,又称春耕节、农事节,这天起,阳气生发,雨水增多。俗话说,二月二,龙抬头,预示一年好兆头,在这一天理发寓意鸿运当头,福星高照。除了理发,二月二还有“吃龙食”的传统习俗,吃春饼、吃面条、吃饺...
顶仙是什么意思?(如何判断自己身上有仙) 鬼神文化

顶仙是什么意思?(如何判断自己身上有仙)

顶仙是什么意思? 顶仙是一种传说中的超自然力量,它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困难、改变命运。“顶仙”这个词源于古代佛教文化,它指的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,能够帮助人们超越自身的极限,实现人生理想。   判...
过年的意义 鬼神文化

过年的意义

最近这些年,大家都觉得,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了。其中的原因,却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。 其实,过节的本质,是祭祀。不管国外还是国内,祭祀已亡,消费永生。 所以,不是过节没了味道,而是过节背后的那些象征意义,...
鬼友网小横幅782x1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