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可能听说过早市,听说过书市,听说过鸟市。但您听说过鬼市么?
有人说,鬼龇牙时鬼市开,夜半三更集大会。也有人说,这鬼市是人和鬼做买卖的地儿。
这两句话都没错,乍一听,有点儿邪乎,这世界上难道真有鬼不成?您啊听我慢慢跟您聊。

老北京的“鬼市”要从清末民初说起,那个时候,很多清朝贵族家道中落,为了维持生计,就合计着,把家里的这些值钱玩意儿都拿出去卖了。但是这王爷、贝勒总不能摆地摊儿吧?跌份儿啊。于是便趁着深夜,在鬼市做起了买卖。《鬼吹灯》想必很多人都看过,挖坟掘墓呢,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,这些倒斗的,也借着鬼市找买主。还有那些个小偷小摸,也想着赶紧在鬼市上销赃。总之,一切不可说、不能说的人和物,就成了这鬼市开端。

到了现代,王爷贝勒、挖坟掘墓、小偷小摸在鬼市上是见不着了,但是依然能见着很多稀罕物件。除了文玩等普通地摊儿能看着的东西外,还有什么老电视机、老铅笔盒、甚至小儿书,凡是您能想到的、想不到的,这儿没准都能瞧见,就算不买,光看看,也是长见识。

不过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,这鬼市也有他自己的规矩。
规矩一:英雄不问出处。
就是不能问卖家的身份,也不能问这东西打哪儿来的。这其中的道理啊,您根据前面的讲儿,自个儿琢磨琢磨就懂了。

规矩二:自己趟,自己试。
这老北京啊,不能说去鬼市,也不能说上鬼市,更不能说逛鬼市,得说“趟鬼市”。这个趟字,很有学问,意指这鬼市,水深水浅,水急水缓,全凭您自个儿趟,自个儿试。鬼市里,也有不少物件藏着“鬼”。这老物件,您要是没点眼力,没吃过几次亏,没上过几次当,您可真趟不出这真假。在这儿,买错了,不想要了,自个儿认栽,想退想换回去找,可没人认您这账。

规矩三:不吆喝,不张罗。
鬼市的摊主从来不吆喝,不拉买卖,全凭“趟”的人自个儿看。搁以前,老北京的鬼市,买卖双方都用“行话”,暗中拉手、递手要价还价,唯恐被同行知道价码,把买卖给“搅黄”了。现在这种方式很少见了,不过您去了,也别跟那儿大声张罗价格,大声的讨价还价,这种的鬼市可不欢迎。

规矩四:谈妥了就得买。
滋要是您张口问了这东西,甭管是问价、砍价还是开价,就意味着您想买,卖家要是接受了您的价,就意味着成交。这时候您要是转身走了,说不买了,那可不行,这种的鬼市也不欢迎。

规矩五:管好自己的嘴,别捣乱。
您要是没跟卖家谈拢,那就接着趟别的家,可千万别旁敲侧击的打听人家成本,招人烦。如果您发现这个摊主有猫腻儿,或者这个物件有问题,您可以不问不买,但是别当面拆穿,也别满世界说切。在鬼市,您得管好自己的嘴。

规矩六:不能抢着看。
如果其他买家正看着一物件,您觉得不错,也想拿过来看看,对不起,您得等人家确定不买喽,把物件放下喽,您才能拿起来看。

现在北京的鬼市已经不多了,据说每周三凌晨三点,大柳树有一个,周六凌晨四点半,潘家园也有一个。如果您要是哪天半夜睡不着,不妨也去趟趟这北京城的鬼市,不论能不能淘到宝贝,就单单去看看这老北京流传下来的鬼市本身,也算是一种珍贵的体验了。
我是七爷,今儿想说的就这么多,爱我的请转发,不喜欢的别逼逼,得嘞,回见了您内~MUA~

你淘到过什么稀罕物件儿?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