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.重阳
重阳是老人节,这一天登高、敬老,插茱萸。
弗雷德的《金枝》里提到过萨满巫术,里面有一种“顺势巫术”,远古人类通过象征性的模仿,来达到某种愿望。
古人登高,祈愿生命像大山那样高寿。中国人常祝愿老人“寿比南山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
之所以选择农历九月初九,是因为重九谐意,暗示着老人活到九十九岁。
7.冬至
在没有灯火的时代,冬至对于古人来说是很可怕的。
这一天,黑夜最长,整个世界被某种神秘的力量吞噬了,世界都处在黑暗之中,这黑暗那么漫长,似乎再也看不到光明了。
人们怀着恐惧的心情,对着天空祈求,祈求神灵把黑暗退去,让他们能再一次看到明天的太阳。
久而久之,冬至成为中国人一年里最重要的日子,最晚从唐尧开始,一直到清朝,冬至这一天,官方都会举办最隆重的祭祀大典。以至于有这样的俗语,“冬至大过年”。
8.春节
其实叫“过年”更加准确,更符合这个节日的本来意义。
人们忙碌了一年,春耕,夏种,秋收,冬藏,到了岁末,犒劳一下自己,同时也祭祀神灵,祝愿神灵来年继续保佑,五谷丰登,人丁兴旺,寿比南山。
“年”在甲骨文里是丰收的意思,在古代文献里,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词语“有年”,其实就是今年丰收的意思。
“过年”,就是庆祝丰收。在《诗经.七月》里,有这样的诗句:
“朋酒斯飨,曰杀羔羊,跻彼高堂,称彼兕觥,万寿无疆。”
表现了辛苦一年的劳动人民,犒劳自己的热闹场面。
至于后来为什么改为“春节”,有待考察中。
9.大扫除
腊月二十三,民俗要对整个家庭进行大扫除。
这是模拟巫术“驱傩”的遗存,把污秽、崇邪驱赶出去,来年无病无灾,健健康康。
下面是一首“驱傩”咒辞,记录在《礼记.伊耆氏蜡辞》。
“土反其宅,水归其壑,昆虫毋作,草木归其泽。”
这应该是现今保存最早的一首萨满“驱傩”咒辞。
10.寒食
寒食这一天,不能烧火,表达对火神的敬畏感激。
火对于古人类十分重要,火可以温暖身子,驱除严寒;火可以吓跑野兽,保护生命;火能带来熟食,提高生活质量,增强身体素质;火可以照亮黑暗。
同时,火也让古人害怕,它可以焚烧森林、高山,可以让人葬身火海,尸骨无存。
火这么重要,人们能不对那个创造火的火神充满感激敬畏吗?


评论